日前,第一届微生物学科发展与产教融合大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
在数字计算主导计算机领域半个多世纪后,我国科学家在新型计算架...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大学首次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世界文明兴...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申胜平教授带领力化学耦合与智能介质实验室联...
教师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是所有承担教师培养的大学都需要面对...
公司各部门:国庆至,红旗飘,中秋月圆乐逍遥。根据国家法定节假...
团队主要从事智能再制造和表面形性研究,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
近日,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基于柔性传感的卫星关键...
仅仅两年,全国高校就有六千余个本科专业点悄然“离场”,同时,...
日前,第一届微生物学科发展与产教融合大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大会旨在总结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75年与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30年的发展成就,并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会上,相关院士、海内外科研机构代表及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围绕微生物学科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
在数字计算主导计算机领域半个多世纪后,我国科学家在新型计算架构上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团队主导,并联合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首次将模拟计算的精度提升至24位定点精度。相关性能评估表明,该芯片在求解大规模MIMO信号检测等关...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大学首次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世界文明兴衰录”等7门大思政“金课”。选课系统一经开放,450个名额迅速报满。回应学生热情,学校将课程规模扩大到940人,依然“一课难求”。这些火爆的“金课”,是西北大学举全校之力精心“烹制”而成。依托学校地质学、考古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百廿...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申胜平教授带领力化学耦合与智能介质实验室联合国际团队在冰能开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探索与深空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引发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据悉,当前,寻找可再生、可持续且低成本的能源是全球科技界的核心课题。水能已广泛应用于水力发电、“水伏”技术等领域,但...
教师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是所有承担教师培养的大学都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教师培养全面进入大学阶段,教师教育与“学科”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加凸显。本文所说的“学科”既包括大学层面的学术学科,也包括中小学层面的科目学科,以及由二者抽象而来的学科教育学。教师教育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重维...
公司各部门:国庆至,红旗飘,中秋月圆乐逍遥。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及公司实际情况,现将2025年国庆中秋放假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放假时间:1、2025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调休,共计七天假。二、节假日后返岗时间:10月8日(周三)上班,按时到岗,请各位同事提前安排好自己的相关事宜及行程。三、...
团队主要从事智能再制造和表面形性研究,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产出导向、项目驱动、赛教协同、科教融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团队引领、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有组织科研。坚守动力,守望师德初心团队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严以律己、爱岗敬业。二是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以...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该方案明确,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学科专业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
近日,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基于柔性传感的卫星关键折展部件状态实时监测系统”送入预定轨道。该系统由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团队杨海涛教授与该校航天学院岳晓奎教授团队孙冲副研究员联合研发。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柔性电子传感技术在航天器关键部件状态监测...
仅仅两年,全国高校就有六千余个本科专业点悄然“离场”,同时,“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低空技术与工程”等前沿专业拔地而起。这不是微调,高校学科专业“新陈代谢”正在加速!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对深入推进学科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