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成为...
高考后,考生和家长都特别关心志愿填报问题,除学校、学科和专业...
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时代越是向前,人才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
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李依环、孙竞)2025年全国统一高...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教育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唯有融在机制、合在...
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本报讯(记者蒋亦丰通讯员...
通过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沉浸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入手,实现个体需求与国家需求的一致与统一,是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培养供给体系的角度看,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临三大矛...
高考后,考生和家长都特别关心志愿填报问题,除学校、学科和专业状况、所在城市等因素外,专业修读年限及毕业生未来去向也是热议话题之一。在近期教育部公布的专业调整信息中,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等49所高校将部分5年制专业的修业年限调整为4年、一些大学对于新入校本科生实行全员贯通式培养,书院制改革也在...
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时代越是向前,人才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加突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教育前瞻性、先导性作用的...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连续3年突破千万,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主体。从优化培养供给体系到大力拓展岗位渠道,再到不断强化就业服务,教育系统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教育系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多措并举、频出实招,...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在这份最新版的目录中,涵盖了93个专业类别与845种具体专业。相比2024年,新增了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分子工程等29种专业。这些新增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在此形势下,笔...
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李依环、孙竞)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7日开考,1335万考生将奔赴考场。各地纷纷开启“护考”模式和“静音”模式,为考生们创造良好的应考环境。8省份首次实施新高考改革今年,四川、河南、山西、内蒙古、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8个省份首次实施新高考改革。至此,全国已有29个省份完...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教育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唯有融在机制、合在资源、赢在动力,才能实现“各取所需、相互成就”的共生格局。融在机制,破解“融而不深”的治理难题。一是搭建“政府主导、四方联动”治理框架。政府统筹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教育、产业、财税等政策资源,消除多头管理壁垒。明确四方分工:政府规划保障...
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本报讯(记者蒋亦丰通讯员查蒙)“完成这次AI视频模拟面试,我可以根据系统生成的建议及时复盘,后续还能多次演练。”最近,浙江大学税务专业硕士生王柳钰正准备参加某金融企业的面试,她登录该校的AI视频模拟面试平台,提前适应面试节奏,梳理面试答题思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
通过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沉浸式掌握其操作及作业流程;学习书法的孩子,可以通过AI对照碑帖逐字作笔法分析;远在天边的卢浮宫等文化遗产,在扩展现实技术的助力下,被“搬”到学生眼前……日前,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办。在此间举办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一组组生动数据、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大家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