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推进会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
学科专业是高校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
当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中西部地区教育的高质...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
2023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推进会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实施十五年工作交流会9日在京召开,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拔尖计划”自启动以来,累计在77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布局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共吸引了3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据介绍,“拔尖...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特别是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
学科专业是高校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进行招生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实施宏观人才供给调控的关键环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高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全国累计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新增本科专...
当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促进绿色化转型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亟须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中西部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中西部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支撑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增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补短板、强弱项在...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3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78万人——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教育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组组数据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义务教育扩优提质进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日前,教育部党组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日前,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时提出,“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知识创...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系统观念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以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服务、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为...